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喻玲)在神农架的茫茫林海中,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斑羚曾是最神秘的“林间隐士”。它们穿梭于陡峭岩壁与茂密丛林间,踪迹难觅。然而,从惊险救援的温情时刻到红外镜头里的“浪漫约会”,最近几次意外“出圈”,让这些低调的生灵一跃成为生态保护的热议焦点。今天,我们以一只中华斑羚的视角,走进这片山林,揭秘人与动物跨越物种的守护故事。
新华林场供图
我赖以生存的神农架,四季皆有独特的美。春日里,漫山遍野的山花竞相绽放;盛夏时,绿荫如盖带来沁人清凉;金秋时节,层林尽染色彩斑斓;寒冬降临,大地银装素裹静谧如画。这里丰富的植被是我们天然的粮仓,险峻的地形则像坚固的堡垒,守护着我们族群的繁衍生息。
作为牛科斑羚属的一员,我可是“自带光环”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,还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。我们习惯栖息在高海拔陡峭的岩石山区,身形与山羊相似,行动敏捷灵活。一身灰黑色的毛发柔软顺滑,如同大自然编织的绒毯,最特别的是脊背上那条从头顶延伸到尾巴的黑褐色条纹,像极了神秘的丝带;尾基部的褐色与整体毛色相得益彰,头顶微微下弯的短角不仅是防御天敌的“武器”,更是我们独特的标志。
山林生活充满挑战,我和同伴们常与危险擦肩,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人类的援手。前些日子,我在觅食时不慎坠入陡峭峡谷,四周光滑的岩壁让我绝望无助。就在这时,人类带着专业设备出现了,他们在高空架起生命通道,救援人员操控绳索缓缓靠近。面对晃动的绳索和陌生的面孔,我本能地挣扎、嘶鸣,可救援人员始终轻声安抚,用轻柔的动作慢慢靠近,小心翼翼地为我系上安全绳,将我从险境中解救出来。
没想到,我的表哥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。5月6日,林区林业管理局红花朵林场的护林员在日常巡护时,发现表哥半卧在草丛中,连靠近都无力逃离。经检查,它的脊背和双后腿多处受伤,完全无法行走。护林员陈伟后来提起时说,表哥当时眼神惊恐、身体极度虚弱,推测是躲避天敌或是意外跌落才受了重伤。专业人员确认身份后,表哥被紧急送往神农架野生动物救护站。工作人员迅速为它消毒、止血、固定伤口,还注射了抗生素防止感染。现在,表哥的生命体征已经平稳,预计半个月后就能重新自由行走,如今正安心在救护站休养。
这两件事传开后,我们中华斑羚突然成了“网红”,大家对生态保护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。其实在神农架,我们一直保持着神秘的“人设”,平日里穿梭在密林深处,很少与人类打照面。但随着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推进,红外相机等设备成了我们的“跟拍摄像机”,人类通过这些“眼睛”,逐渐揭开了我们生活的神秘面纱,也为守护我们的家园积累了宝贵资料。
就像不久前,我和同伴在林间空地“约会”的画面,被红外相机完整记录了下来。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,我们互相用头轻触、亲昵交流,周围树叶沙沙作响,仿佛也在为我们的相聚欢呼。谁能想到,这段温馨场景竟然被人类称作“浪漫约会”,还引发了一阵研究我们生活习性的热潮。
如今的神农架,生态环境越来越好。人类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捕猎,还开展了植树造林、水源净化等生态修复工程。作为这片土地的“原住民”,我亲眼见证着这些改变,也坚信在人类与我们的共同守护下,神农架的绿水青山会更加生机勃勃,我们中华斑羚也将继续在这片家园里,书写属于自己的生态传奇。
审核:罗任 喻玲 编辑:蒋宁
附件: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相关链接
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“神农架发布”“神农架新闻”和“云上神农架APP”。
① 打开微信——发现——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神农架发布”或“神农架新闻”微信二维码关注。
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,扫描左侧“云上神农架”二维码下载安装APP。